校园小记者采访感动上海人物姜万富纪实

发布者:朱范鑫发布时间:2016-01-19浏览次数:25

边疆牧场的驴背神医

——校园小记者采访感动上海人物姜万富纪实

姜万富,维族老乡心目中的“大医生” 1966年,姜万富从上海支边来到了二牧场。他开过荒、放过羊、采过矿,先后担任过叶城二牧场连队卫生员、场卫生院医生、院长等职。多年来,姜万富有好几次离开的机会,但他最终选择了留下,这一留,就是43年。他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人口和计划生育荣誉勋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发建设新疆奖章等荣誉称号。

今天我们有幸见到了他本人,姜老非常谦逊,虽然说话的声音不是特别大,却是掷地有声。当我们问起他是否有想过要回到上海,远离那片荒凉的土地时,他感慨万分,说道:“我有两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一个是1966717日,这一天我离开上海,把命运与兵团连在一起。记得坐了三天四夜84小时火车,又坐了整整七天汽车,才到了兵团叶城二牧场。那时候,喝涝坝水住地窝子,真的是苦!一个是1967928日,这一天决定了我一生的职业。我在那里得到了人生的升华,实现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价值。”作为一名医生,他尽其所能。几十年里,他成功实施了肠梗阻、剖腹产、膀胱结石、附件切除等各种手术2000多例,无一例失败。“我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老百姓看病,上海像我这样的医生太多了,比我优秀的要多得多啊,可是在那边,却只有我啊,我要为他们救死扶伤。”他的梦想在那边,他的希望也在那边。对我们而言,上山下乡是艰困的,是脏累的,我们不愿意干,有机会回来的话,他们也一定很想回来的。但是姜万富却不一样,他宁愿留守在新疆,把那里的穷苦民众都治疗康复。他的坚持始终总结为一句话“我能为老百姓做些什么?”他一直问自己能为社会做怎样的贡献?其实这一点也同样启迪了我们当代大学生。我们毕业了,面临社会竞争的压力,看中的不应该只是眼前的工薪有多少,而是应该想一想,我们这样能为整个社会干些什么?能为老百姓服务些什么?“驴背医生”最终得到了新疆当地人民的爱戴,尽管他09年已经回到了上海,但是和那边的人民到现在还一直有联系。他心系百姓,百姓也从未忘记过他。他说“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人民没有忘记过我!”

我想我们当代大学生也一定能有所启示,在校努力学习知识,为以后服务社会做准备。

(记者:杨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