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校园网贷,共建和谐校园!我校开展上海高校诚信教育金融风险教育活动

发布者:黄杰发布时间:2019-05-24浏览次数:33

为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高学的诚信意识与金融风险意识,根据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统一部署安排,5月23日下午,我校在6号楼306举办了“上海高校诚信教育金融风险教育——远离校园网贷,共建和谐校园”主题活动。特邀中国银行南汇支行杨莉经理担任主讲人,为我校100余名师生做了金融知识宣讲。

杨莉经理从“诚信”的现实化标准入手,提出了个人征信系统,以“征信就在我们身边——个人征信知识简析”展开,强调了信用记录是个人“第二张身份证”,保持良好信用记录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树立牢固的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信用习惯、学习必要的信用知识。

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贷款申请、贷款审批等方面进行详尽的解读和解释。对于同学们关心的还款利息、还款方式也一一做了解答。最后,她通过两个真实案例的分享,指出了非法校园贷的特征、危害,引导同学们识别网络诈骗、远离校园网贷,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如何识别不良校园贷的诈骗手段

名为“助学”,实则“圈钱”

不法分子往往以家境贫困,尤其是从边远闭塞地区考入大城市的大学生为目标,以提供助学金的名义,要求学生提前将学费汇入指定的账户,用于“成功注册学籍”。

名为“校友”,实则“骗子”

不法分子假冒学生或校友身份,获取信任,假借“手续费”、“奖励话费”等名义,引诱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假冒身份骗贷圈钱。

名为“兼职”,实则“陷阱”

不法分子打着“兼职”、“刷单”、“招聘”或者培新旗号,假借提升社会综合能力或赚取零花钱的名义,诱骗在贷款平台注册并将贷款划转到指定账号作为“保证金”、或承诺将分期归还本息等骗取资金。

名为“创业”,实则“敛财”

不法分子假借投资名义,打着助学或者创业的旗号,以发展“下线”等传销方式,实施逐级诈骗敛财。

名为“帮忙”,实则“借贷”

身边同学苦苦请求,借用你的学生证、身份证信息帮他办理“校园贷”、“注册网络公司”,出于“义气”,将信息告诉同学,结果被追讨欠款的成了自己。

如何识别电信诈骗手段

电话诈骗

不法分子绘声绘色的用各种虚构的事实,例如“中奖”、“被绑架”、“求帮忙”等描述,都让事主很容易进入“角色”,导致被骗。

短信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外地号码等形式,冒充政府、企事业单位、亲友向我们群发诈骗短信。如要求电话沟通,不法分子一般会称不方便通电话,或者采用声音极低无法辨认的方式短暂通话。

资助诈骗

诈骗分子往往会在开学前后,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目前,国家建立了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保证各个教育阶段的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上学。

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会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打着刷信誉、刷销量的旗号招聘兼职“刷客”。他们承诺,应聘者只要根据指示拍下指定的商品,付款后截图发过去,他们就会把本金和佣金退还回来。然而,在这里面刷单只是幌子,骗钱才是真正目的。

钓鱼网站诈骗

不法分子群发短信诱使网民上网操作。网站一般为境外注册域名逃避网络监管。通过高仿真网站制作,欺骗网民透露账户密码。再通过连贯转帐操作,迅速转移网银款项。

网络购物诈骗

不法分子以低价格诱惑买家、用网址进行诈骗、以各种理由让买家先确认收货。

我校学生资助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诚信月主题系列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以及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侨青年带你见识几种常见骗局https://mp.weixin.qq.com/s/0TrUx93BVHpKsWK1Nob2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