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楷模】与时间赛跑的中国医生

发布者:黄杰发布时间:2020-09-30浏览次数:45

为记录时代印记、弘扬时代精神,让时代楷模持续引领时代,“中侨青年”微信公众号推出“时代楷模”系列推送,为大家介绍这些心系国家和人民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中侨青年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续写新时代中侨青年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前言

铁人,并非仅仅形容他的意志刚强如铁,还因为他的身体状况。由于病情日益加重,他双腿僵硬,犹如铁具。然而他不顾感染风险,敏锐察觉、果敢处置,这是一名医生过硬的职业素养和对患者从始至终的用心。

张定宇:与时间赛跑的中国医生

张定宇,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武汉,河南确山人,1986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现任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20年8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8月19日,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

冲锋在前、身先士卒

2019年12月29日,首批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转入金银潭医院。4天后,该院正式开辟专门的病区。此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成为全院不分科室、不分领域的共同战役,为了抢救更多患者,需要不断开辟新的病区和ICU病房。在腾退其他专业病区时,没有一个科室往后躲,大家都主动向张定宇请缨。在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抢救病人的同时,职能部门的干部也主动承担了很多工作,除了运送消耗品、设备等物资,还到一线科室去送饭、送菜,帮忙查卫生、打扫卫生、收拾垃圾等。张定宇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那么他6年来是如何“养兵”的?金银潭医院北六病区护士长程芳给了我们答案。

  2003年取得抗击非典胜利之后,武汉市兴建了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并于2008年启用。它由原市传染病医院、市结核病医院和市第二结核病医院合并而成,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家省、市共建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基地,也是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张定宇于2013年12月来到金银潭医院担任院长,至今已有6年多。

  程芳至今还记得张定宇刚到金银潭医院时说过的一句话,“那时候临近2014年春节,他来了第一句话就是‘我是来干事的,不是来过年的’,紧接着,在春节前就把全院去年的工作做了总结,然后开始布置新一年的工作。那个年我们过得特别有冲劲,开年以后格局很好。这一年的工作量、病人收治数量跟上一年甚至前几年相比,都有很明显的增长。”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属于转诊医院,病人在综合医院排查确诊为肺结核等传染病之后,才会转院到这里,所以收治病人数量一直有限。而张定宇上任后,创新工作思路,主动带着医院骨干成员到各家医院介绍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专业特长,大力开拓收治渠道,不仅收治病人的数量明显增加,还促成了湖北省传染病专科联盟。“我们跟省里、市里多家医院的教授都有联系,互相支援,同时也给潜江、仙桃、天门等地区的兄弟单位提供了很好的医疗技术支持,这样就能为病人更好地提供服务。”程芳说,张定宇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院长,能够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在他的带领下,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17年成功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进行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GCP)认定并开展Ⅰ-Ⅳ药物临床试验工作。2018年又顺利和省疾控中心一起组建了耐多药病房,这些都成为金银潭医院的亮点。

  “有这样一个干劲十足的院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程芳说,正是由于张定宇的以身作则,树立了他在全院职工中的威信,所以可以一呼百应。而在对待工作严肃认真的同时,他也特别体恤和爱护下属。2016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生袁洋作为武汉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成员来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随后张定宇也前往乃东区考察,了解到当地医疗卫生情况,他回来后立即制定了帮扶方案,派出以副院长朱琥为领导的5人团队对口支援乃东区人民医院发展,“首批支援队伍中包括了医疗、护理、检验等人员,后来因为当地发生疫情,工作任务比较重,我们又陆续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进行支援。我是第二批去的,援藏半年,去之前张院长专门找我们谈心,他并没有在工作上施压,而是一直强调要我们一定要注意身体,这让我们感觉很温暖,更有动力投入到援藏工作中去。”

舍身忘我、无私无畏

2017年,张定宇开始感觉自己的双腿出现问题,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在2018年10月被确诊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目前无药可救,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失去行动能力,就像被慢慢冻住一样,最后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对于张定宇的病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书记王先广从一开始就知道,但他一直替张定宇保守着这个秘密。“他希望我不要跟外面说,怕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和情绪,我想我应该尊重他个人的意愿,所以没有向上级报告。领导和同事们问起来,我一直帮他打掩护,因为我了解他也心疼他,担心大家过多的关注会影响到他的意志和情绪。”

2020年除夕,在大家的追问下,张定宇公开了病情。当天,来自上海和北京的医疗队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疗队里面有很多他敬重的专家,因为下楼梯特别困难,很少能去送这些专家,张定宇总是感到心里忐忑,于是选择告诉大家实情。而另一方面,他在这时候公开病情,也是想激励同事们,“从接诊首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开始,战斗就打响了,我的同事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一直在突破极限,我想告诉他们,只要能够把重担扛下来,往极限去伸展,我们还是能够做到一些事情的。”

王先广说,他和张定宇都是医生,比常人更加了解渐冻症的后果和危险性,但张定宇真的是面对生死而不变色,“他经常跟我说,人总是要有点追求,总是要做一点为人民的事情,我就这几年,我能做一点你就让我做一点,不要拦着我。他说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多干一些。”如今,尽管张定宇用了一些治疗方法,但仍然没有明显向好的方向转化的迹象,这让王先广心里很难受,“肌肉萎缩以后,力量就会受限制,有一次下楼的时候,他就差一点摔倒下去了,因为他的腿没有支撑能力。他私下多次跟我说,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让我扶一下他。”

 张定宇一直在做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程芳得知这个消息后更多的是心疼,作为PICC专科护士,她深知治疗带来的痛苦,“手臂上穿刺置管,管的尖端直接到达上腔静脉,那个管在身上是非常不舒服的,肯定会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但这么长时间,我根本想不到他手臂里会有一根管。现在回头想,真的不容易,连他发脾气我觉得都是一种奢侈,他还有力气发脾气……”程芳流着眼泪说,有一次她和张定宇一起下乡去参加传染病专科联盟的会议,所有的院长都站起来发言了,张定宇当时跟大家道歉,说因为自己的腿特别疼,不方便站起来,然后坐着说了一段话。“我知道他腿肯定疼,但不知道有这么严重,PICC是一年的有效期,到期后要么选择重新置管,要么每天穿刺,我不知道他现在状况怎么样,我也不忍心去问他。”

关键时刻、恪尽职守

张定宇从医33年,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1997年11月,张定宇曾响应国家号召,随中国医疗队出征,援助阿尔及利亚。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第3天,他带领湖北省第三医疗队出现在重灾区什邡市,全力抢救伤员。2011年除夕,张定宇作为湖北第一位“无国界医生”,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墨加拉医院度过春节。在担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期间,无论是禽流感席卷而来、甲流暴发之时,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张定宇都带领着全院职工站在疫情的最前沿。

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例行的周会时间开始变得不固定,经常临时通知,一小时后就开会,大家都很疲惫。“开会时,看到大家的状态,张院长对我们说,他知道大家都很累,这段时间他也是经常临时开紧急会议,很多时候都是开到凌晨,但在非常时期要习惯这种工作节奏。”程芳说,开完周会张定宇给大家鞠了一躬,“他说我们要打好这场仗,要辛苦每一位,在此他也谢谢大家,当时说得我们都是热泪盈眶。”

对于程芳来说,张定宇走路不便的样子已经是常态,但这一鞠躬鞠到她心里去了,“我们看着都很心疼,很心酸。院长到这个时候,自己都不能照顾好自己,还要拜托我们去照顾好病人,其实我们也想拜托他照顾好自己。现在科室的护士们都说护士长你不能倒下了,医生们会说主任你不能倒下了,但是我们更想说的是,张院长你一定要挺住,不能倒下了。”

王先广说,张定宇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6年,春节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假期他也每天都会到医院,至少有包括今年在内的3个春节基本上没有回家,“2016年、2017年我们碰到了H7N9,尤其是2017年,从元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春节结束,整个过程他都在医院,至少连续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他一共回去过大概三、五次,休息一会儿、换换衣服,又马上过来上班。”

 张定宇早已坦然接受了自己身患渐冻症的事实,他说:“人生的终点都是要面对死亡,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只是突然有人告诉我,你的终点不可能走得太远,我就把这个时间用多一点,用足一点。如果时间允许,我还可以跟同事们一起工作4年,这就是我所希望的。”

现在,即使抬腿系个鞋带,对张定宇都很艰难。去重症病房时,他必须在同事的帮助下,才能把腿塞进防护服的裤子,但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我的思想没有残疾,我的指挥调动能力没有残疾,我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张定宇说,自己在患病后不仅在工作上会多做一些事,在家里也会尽可能地帮妻子做家务,因为行动不便,担心摔跤,他不敢端汤盆,于是就承担了刷碗、洗菜的活儿。“以后我可能会固定在轮椅上、困在床上,甚至用眨眼睛的方式跟人交流,以后要长期歇着,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

“这样的疫情和灾难,无论发生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后果都不可想象。我很感恩,当我们为了抢救病人不顾一切,背后支撑我们的,是整个中国。”

我们无法想象,当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无多时,需要用多大的意志,才能战胜内心的恐惧。一边是感染病毒的妻子,一边是等待抢救的病人,他需要多强的精神,才能作出艰难的选择。张定宇并不是金钢之身,更不是无情之人,如果没有一种精神作支柱,没有使命作牵引,恐怕早就倒下了。从张定宇身上我们应该懂得,在生命的紧要关口,真正强硬的并不是身体,而是顽强的精神。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在疫情战斗紧迫而残酷的时刻,广大的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就要学习“张定宇精神”,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勇敢冲锋在前,能够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争当像张定宇那样冲锋在前的“战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一心向上走,去争做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荣誉

2008年原湖北省卫生厅授予“抗震救灾医药卫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2016—2017流行季H7N9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0年3月5日,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5月,湖北张定宇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抗疫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2020年8月11日,授予张定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20年8月,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奖”。

他有着坚定的意志和信念,并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不断向前追逐、奋力前行。他所追赶的是每一位位病人的时间,挽回的是更多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