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楷模】最美“疫”中人

发布者:黄杰发布时间:2020-09-14浏览次数:66

为记录时代印记、弘扬时代精神,让时代榜样持续引领时代,“中侨青年”微信公众号推出“吾辈楷模”系列推送,为大家介绍这些心系国家和人民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中侨青年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续写新时代中侨青年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前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5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薇即前往一线。在父母和朋友眼里,陈薇的工作就是“与毒共舞”,做为“生物危害防控”领域的专家,她早就是国家的人。

陈薇,女,1966年2月26日出生于浙江兰溪,中共党员,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专业技术5级,少将军衔。

陈薇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升为研究员;200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6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2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9年坚持玩“毒”的女将军

2020年1月26日,陈薇受命率军事医学专家组赶赴武汉,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展开研究。

2020年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第I期临床的108个人在注射疫苗后全部产生了抗体,健康状况良好。该试验结果发表在5月22日的《柳叶刀》上。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受试者全部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关于此次临床试验,陈薇谈到,3月16日晚上8点18分我们在武汉获批临床,并在当天晚上完成了第一个受试者的接种,比美国莫德纳公司mRNA疫苗算下来要早5个半小时开展临床试验。

虽然疫苗的快速研发离不开国家绿色通道,但获批也离不开本身的研究的科学性和标准性。陈薇表示,在申请临床实验前,疫苗有效性已经历了恒河猴、雪貂、转基因hACE2小鼠试验及猴子大动物安全性的试验。

炭疽、鼠疫、埃博拉,这些致病微生物,在战争时期可能会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和平时期则可能是导致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 ——凭着职业敏感和军人的使命,陈薇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并于1998年顺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

与“毒”共舞这29年来,陈薇和一批军队医学科研工作者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与各种足以致命的病原体短兵相接。


从SARS、埃博拉到新冠病毒

2020年4月12日,该疫苗开展II期临床试验,率先进入II期随即、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这期临床试验陈薇院士团队重点关注了55岁以上年长人群,将508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疫苗组和安慰剂组,在更多人群中验证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单次接种该型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28天后,99.5%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89.0%的受试者产生了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望为人体对抗新冠病毒感染提供“双重保护反应”,同时首次验证了55岁以上年长人群的免疫效果。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多个团队在竞相研发新冠病毒疫苗。我国有6种疫苗进入临床研究,其中有3种疫苗即将进入临床3期试验。这期主要针对18岁以上人群中开展的适应性、随即、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评价Ad5-nCoV单剂肌肉注射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陈薇历经狙击非典、汶川救灾、奥运安保、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砺炼,带出一支学科交叉、拼搏奉献的生物防御队伍,2018年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现在想起来还是很不可思议的工作,非常快速地把临床试验开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感叹到。


“疫苗是给健康人用的,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陈薇院士近期在接受央视军事频道记者采访时谈到,作为普通药物来说,有效是放在第一位的,安全排在第二位,但是对于疫苗来说,安全则是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在陈薇团队的实验中,为了维护安全性,她们开始时,通常用最少的剂量,循序渐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一点点增加剂量,来进行试验。

关于腺病毒重组疫苗副作用与安全性的问题,陈薇院士谈及,2020年5月22日发表第一份报告时,大家说疫苗副作用大,发热率很高等等。但那是因为国内外发热标准不一致所致。目前在国外38℃以上才算发热,但国内37.3℃就算发热,如果按照美国标准38℃以上才算发热的,我们发热率只有4.8%。还有疲乏是37%,头痛是29.7%等,而注射部位的疼痛主要是一二级别的占54.5%。

“其实从疫苗数据汇总来看,我们现在做的病毒载体疫苗,比较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陈薇说。陈薇院士表示,现在新冠疫苗是热点,大家关注度很高,也需要客观报道、慎重解读各种数据。

没有疫情的日子里,实验室就是陈薇最常待的“家”。她曾在大年三十回家看了公婆后又继续回到实验室工作。临产前两天,她仍坚持在实验室,孩子刚满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陈薇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几乎没有给过她什么压力,这让她一直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长大。当了母亲后,在对待儿子的教育问题上,陈薇有着与其他父母相比少有的宽松。她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她说,最重要的是他快乐。谈到对儿子的期望,她也没有将做科学家的任务强加给儿子,而是希望儿子“能娶他爱的人,能从事他喜欢的工作。”

打得了危险又狡猾的病毒,也能经营细腻又敏感的爱情,向这样智慧而坚韧的女英雄致敬。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如今,站在新的历史当口,中国人民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用好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以十足的底气、强大的信心、必胜的决心,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奋勇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赓续辉煌,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对于年轻人,陈薇院士寄予厚望,她说:“年轻人的希望,就是国家的希望。”提到武汉抗疫中的00后、90后青年志愿者们,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闪着光。

相信陈薇院士的事迹会激励更多年轻人,心怀天下,前赴后继,踏着英雄的足迹,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