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这时,一束光照亮了黑夜

发布者:黄杰发布时间:2022-04-20浏览次数:37

我的中侨,我来守护。咬咬牙,再坚持坚持。

这是上海中侨大学自三月来在校内说得最多的话了。自学校转入准封闭以来,全体中侨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的信念,协同联动,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各方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氛围,切实做到“守住边、稳住面、保住点”,共同构建疫情防控坚实防线。

昼积夜光

24小时图鉴

昼夜的延续链接

昼与夜的无缝衔接

上海疫情防控已进入攻坚阶段,为进一步实现“动态清零”目标,学校各单位同心抗疫,共克时艰,校园内外的你我他,化身防疫人员,逆向前行,奋战在抗疫一线。工作从白天延续到黑夜,轮番交替,全体中侨人在困境中聚集振奋力量,点燃希望之光,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中侨担当,展现中侨力量。

校园党群护校队

 

为彻底切断传播链,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尽早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自四月初,全校执行“全域静态”的各项措施,在校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工作从白天延续到了黑夜,迅速组建党群护校队进行防控巡查工作。该队伍由校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党员与青年教师。作为一支有效补充学工部、后保处和物业的有力队伍,实行每日巡查校园的活动,检查校园安全、是否有学生晚归宿舍,校园中是否有不利于疫情防控的因素的发生。每天八点到十点进行两次校园无死角巡查。在组建队伍之前,负责党群护校队的周晓芳副校长根据哪里可能会出现苗头,提前规划好巡查的路线,将学校划分为三个区域,实行夜巡,每天晚上8-9,9-10点两个时间段,分别做一次校园巡查,每天3人一组,根据区块分别巡查,由组长负责组织和汇总当天两次巡查的情况,群里通报。

他们风雨无阻,细致入微地严守学校的每个角落,并组建群聊,实行每日督查报告。每到晚上八点与十点的时候,以该群为核心,辐射十个分群,就开始一直弹出消息。

20:40分,到达学校C区北门,一切正常,有保安工作人员在北门的值班亭内值勤。

20:31分,在47号楼检查了,还有部分同学没有返寝,主要是有些学生干部和志愿者还没下岗。

20:45分,22——24号楼,门已关好,询问阿姨并无学生外出。

21:37分,47号楼宿舍楼周边正常,C区正常。

……

这样的消息每天除了文字还伴随着护校队巡查校园的照片,每天这样的消息都会有一百多条。党群护校队们事无巨细的巡查,每一次消息都是为了一次放心,每一次的坚守都是为了迎接最后的胜利。

4月13日晚,突降大雨。当天值班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殿安教授带领自己的组员在学校巡岗,一轮下来衣服和鞋子都已经湿了。回到宿舍已是九点,王殿安教授等人换下了已经湿透的衣服和鞋子,但因为不放心于是开始了第二次巡岗。当确定了校园里没有学生的身影,商铺都已经关门,王殿安教授等人才放心地回到寝室,那时候已经深夜十点。问及同天巡查的刘京老师的时候,她说,那天因为大风大雨,所以我们花了格外长的时间,一方面担心学生在外着凉,另一方面我觉得白天学校各部门都在努力严守防控,做核酸,疫情劝诫,大家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能为晚上的守护校园做出点什么事情我也觉得很值得,这也是我该做的。而当她们回到宿舍后,校党委书记平杰更是发来慰问,感谢全体中侨在校教师共同守护中侨。

执勤、宿管与后勤保障

执勤宿管

后勤

除了校园巡查外,自三月初学校落实闭环以来,全校上下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汇聚起群防群治的坚守力量。

有已经42天没有回过家的宿管阿姨整天看护着自己的宿舍楼里的那些“孩子”,也有近50天没有回过家的门卫大叔,他们深夜分时段巡查校园,守住学校的边围,门卫大叔顾师傅说,我知道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再苦再累也要扛住顶住;也有平均每天只有五个睡眠时间的食堂工作人员,精心地为全校的师生烹饪餐食,确保在疫情防控期间每一个人都能吃得安心、暖心和开心。

尽锐出击

与病毒争分夺秒

核酸检测网格化管理

信息是防控工作的坚实基础。作为学生信息的直接收集者,在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学院自2020年就组建了由学院、辅导员、班长和团支书、各宿舍寝室长组成的班级疫情防控工作网络,严格落实学校部署的每日钉钉打卡健康数据报告,做到无遗漏、全覆盖。这已经成为辅导们的工作常态与习惯。


在今年的全员核酸中,校团委青年发展部更是成立全员核酸防控小组,依托团中央第二课堂“到梦空间”进行每日核酸检测报名、现场核酸签到等方式,确保全员核酸。每当临近当日核酸结束,张效山老师便开始匹配报名情况和签到情况的出入,在辅导员群里一一落实,确保每个学生是否都做了,而当当日核酸都已完成紧接着又开始新的一轮的核酸报名。周而复始,这也成为了到梦空间工作组的常态。学校教师工作部也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每日通过数据分析提醒在校老师进行核酸,通过信息的手段为全校疫情防控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每日病毒全面消杀

协同为防控工作织就安全之网。学工、后保、物业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能不能再帮我协调一些头戴式的KN95口罩;有没有办法帮我解决清真餐所需的清真肉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在攻坚克难的阶段,后勤保卫处发挥巨大的后勤保障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切实保证校内师生、疫情防控的物资一切顺畅。为了得到一批物资,做好消杀,加班对他们已经是常态化了,通宵达旦也成为了他们的标配。后勤保卫处更是与物业强强联手,通过装彩钢板等,将校园的围墙与校外做了阻断,同时也加大了人防和技防的力量,杜绝校园疫情防控苗头的发生。每天天还没亮的时候,校园里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对校园全方位的消杀;当夜深来临时,他们则又开始卸下刚进来的物资进行集中静置和消杀,即使寒冷的深夜脱下防护服也已是一身汗,经常忙到凌晨三四点更是常态。

宣传工作与疫情关心

宣传为防控工作营造清朗空间。疫情来势汹汹,网络信息也铺天盖地,学生容易被误导。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疫情,校团委推出“共克时艰”系列推送,讲好疫情防范、中侨青年齐心抗疫、各学院学院会“我为同学做实事”的暖心事;各学院微信公众号围绕专业特色,推出“战疫堡垒”“同心战疫”“科学防疫”等系列推送,从科学的角度来引导大家积极面对疫情,避免了学生的恐慌情绪,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疫情、科学防控疫情,不传谣、不信谣,积极行动起来做有担当有责任的中侨青年。同时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各学院因势利导,利用线上开展集体学习正确认识疫情,组织各班开展“防控疫情,我是中侨青年我承诺”活动,分享一次战疫故事,号召全体中侨青年以“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的精神参与到全校疫情防控的队伍中来。

关心为防控工作凝聚磅礴力量。为进一步传递疫情期间的暖心力量,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各部门拓宽学生诉求通道,通过问卷调查、问卷星等途径,将学生目前所忧、所急和所愁及时整理反馈给教务处、后保处,切实提高回应学生诉求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与马克思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联合推出启光大讲堂系列线上讲座,校长霍佳震做首讲,结合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讲座,传递暖心力量,致力于“开启智慧之光、理想之光、生命之光”,引领中侨青年博雅通识,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与思考,正确认识国情、社情和民情,丰富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传递暖心力量。

微信工作群、QQ联系群、企业微信群、钉钉通知群、问卷星、小程序留言板、每日工作提示……每天各部门之间几百次的语音、文字交流,他们勠力同心、竭尽全力守护学生的安康、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的底线,以时不待我的精神与疫情争分夺秒,全身心投入到这场终将迎来胜利的战场中,以实际行动在这场防控疫情的战役中践行使命担当,让党旗在一线熠熠闪光。

就像是当一位大白因为想吃火锅在防护服上画上火锅的图案,后保处处长顾吉轶评论到,我试试看,明天能不能满足你们,为大白们做好保供。这句话就像是一个缩影,而这背后是全体中侨人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为“动态清零”总方针贡献一份力的有力体现。

船到中流浪更急

人到半山路更陡

在这疫情防控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全体中侨人将咬紧牙关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坚持到底。正如一位中侨青年在自己的抗疫日记里写着:那晚连夜核酸,我的头顶斜上方传来一束强光,那是临时安装的,为了平安校园亮起的灯光。那束光好亮好亮,亮到我看清身边的一切,身后时刻准备着的“大白”,身旁和我一同成为志愿者的伙伴,以及阶梯下奔走的老师;亮到我笑着打趣说:“像是天亮了”;亮到我的心里汹涌起一股无名的力量。于是我靠在并肩作战的志愿者肩膀上轻轻地和世界说:“天要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