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中侨青年们组建多支队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时间大课堂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汇总出一份份社会调研报告。
“赓续青年百年志,砥砺奋进守初心
传承红色精神社会调研实践团

该组成员围绕《关于青年对党史了解程度及学习情况》开展调查。共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实地感受各地的红色文化,并分别介绍打卡的红色精神和宣传教育方式;第二阶段收集信息资料,发放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第三阶段分析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得出结论,并从多个方面分析问题,给出建议;第四阶段汇总信息,编写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第十期青马班第八组康博、陈诗语、周柔邑、蔡敏宇、蒋孝文、陈思想、郭佳萱、卫田野、班钰、石晶、郭杰、丁思雨、张钱晨、程梦婷

第七小组成员首先做出一个调查问卷发动大家来配合完成关于党史的调研,帮助大家对我党在初期建党的了解。并且他们也在各种网络平台例如:抖音,学习强国等软件上去了解学习建党初期的一些内容。他们还走访了一些红色景点去了解我党发展历程和了解那个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建党伟业包含的历史事件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十期青马班第七组董浩、孙睿祺、糜嘉瑜、季乾恩、高闻笛、米亭骏、何杨祖、黄铮浩、刘书娴、孙萌、梁新宇、赵铎、王晓辉、冯丁恩、王泽

该小组的实践方式是走访参观红色革命基地,了解和学习近代中国的解放艰辛历程。通过走访上海南社纪念馆,了解到纪念馆陈列内容分“青史垂功、烈士流芳、舆论开先、教育兴邦、绩学扬辉、翰墨凝馨、格致求精、家学承宗、巾帼争光、海外蜚声”十大部分,综合反映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与社会革命及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历史。
——第十期青马班第十组夏浩奇、郑俊斌、李景雯、王正阳、陈文静、刘蓉、杨嘉仪、沈皖佳、李舒安、梁思羽、胡怡栋、尹宝乐、胡冰睿、沈晨、方浩
“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无私服务社会调研实践团

第三组成员调研的是青年本身对所学思政理论的着重程度,并从中分析出在参与社会实践后对自己社会化能力的提升或者说收获到社会实践所带来的反馈有多少,结合当下疫情形势给我们带来的种种考验以及青年一代的答卷,他们从所观察到的问题出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高校青年想法后将分为三类青年群体,从而去进一步调研高校青年实践背后能否领悟真谛,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由衷而行,而不是为了某种利益或其他因素而参与。
——第十期青马班第三组卓想雯、施历、郑宸、汪律京、张诗苑、章玉杰、吴玉珍、孙耀扬、王丹丹、瞿盈莹、崔永元、李慧文、胡伟锋、李琳琳、王蔚萱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独特韵味
感悟非遗文化社会调研实践团

该团队从线上多渠道进行了解耍牙文化,发现该文化传承背后的不易,深入挖掘传承背后的问题,尽自己所能为耍牙文化的发展提出意见。将具有历史认识价值的耍牙推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增强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第十期青马班第二组柯梦怡、宣何佳、陈安琪、陈希、洪子椿、马梦菲、钱诗莉、阮楠岚、盛浩宇、王阳、徐有彪、袁依雯、叶子欣、张一帆

第六小组从了解非遗项目实质,领略当下非遗现状,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将非遗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加强了大家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并健全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且应当尊重非遗传承规律,以科学的方式实现边保护边传承。
——第十期青马班第六组徐屹然、宋柠伊、李怡卓、王姿贤、毛帅帅、王佳婷、杨宇超、梅毅成、曾舒奇、任淑雯、张炫、邱莫杰、庄雯怡、张桉华、郭嘉鑫

十二组成员的实践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上海剪纸、温州瓯绣、风筝的制作工艺作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走访与亲自实践制作的方式,大家都进一步了解到了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自身足够了解的前提下,才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尽心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穿越数百上千年依旧会有人和你做同样的事情,无论是实地走访的过程还是手工的过程同时对文化的尊重与对心身的陶冶。
——第十期青马班第十二组石岩松、林雯静、张佳莹、陆景婷、胡志雯、向靖民、江振华、徐子悦、魏卓林、李萌吉、刘雨鑫、陈祎骏、张佳莹、程千芮、顾朱怡

第十期青马班十一组的成员以寻找非遗、传承非遗为主题进行探究,一对一寻找身边的非遗传承身边的非遗。组内成员自发的去当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并在当地找到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让大家以切身感受传承、记录非遗,展现最美好的历史记忆。
——第十期青马班第十一组胡欣睿、陈信、庄岩、施雯、游欢欢、张苏良、郑雅琪、杨叶楠、余怡婕、蒋米琦、储嘉骏、蒋高捷、朱燕闵、马子怡

该组成员通过假期走访古镇老人,访问当地非遗文化馆及查找各类文献资料,对于当下石浦渔文化的传承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了解到当地渔民已通过传统文化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在中小学中通过与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承学习当地传统文化,石浦渔文化将一代代发展传承,不将中断。
——第十期青马班第五组翁子怡、柯淼、陈鑫楠、徐毅、范栩琪、杜典偌、陈曦、王靖、安杰、李婷、孙宗锐、李敏捷、徐军、袁艺

第一组主要分为三组同时在上海,山东,辽宁等三个地区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小组成员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非遗文化在沪、鲁、辽三地职业高校中的现状、实践过程与路径、价值等等方面进行调研,通过查找网络信息探究非遗文化与职业教育仍存在难相辅相成的现状,碰撞出“职教人”对非遗传承发展与职业教育更多元化发展的新思路的开拓,探索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新路径与启示。
——第十期青马班第一组王凯、于丽佳、陈朋周、李倩、谢金翔、宋欣然、韩锦程、周雪昕晨、寿佳慧、佟甲彬、杨豪、袁俞滢、缪依婷、李泽雪
“文明始于心,创建始于行
社会文明建设社会调研实践团

第九组成员的实践内容主题为社会文明建设,通过对调研背景与目的、开展文明城市的发展,文明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文明城市发展的建议、三部分的总结,以提高市民意识、文明素质。
——第十期青马班第九组岑卉、张佳宁、刘梦圆、钟海婧、蔡彬扬、陈沛琪、孙王奕、吴鑫宇、高舒怡、远玲、许自强、谢海洋、轩彤彤、顾佳欣
就像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同时我们要明白,学东西要学无止境,所有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学习的同时要想办法应用,在应用中再总结,再用于学习。
中侨青年也将继续,坚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通过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形成有深度、有思考的社会调查报告。